首页

慈婉Icon优美之家

时间:2025-05-30 00:27:50 作者: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五年攀升,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浏览量:96862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夏宾)过去十多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,城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齐头并进,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 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2024年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(DES-CSI)达86.4分,同比提升1.4分,连续五年创新高;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连续两年增长,数字乡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,彰显“数字惠民”实效。

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,中国10余个重点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。

  报告显示,2024年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6个城市满意度首次迈进88分门槛,形成“第一梯队”;重庆、武汉以超城市平均分(86.4分)的表现紧随其后。15个城市满意度实现同比提升,长沙、杭州、深圳、北京增幅均超2分,数字经济“头部效应”与“整体跃升”特征显著。

  从服务业态看,20个数字经济主要业态满意度均超过85分,即时通讯、移动支付、线上直播位列前三。其中,线上直播、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满意度提升最快,反映出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成效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达34.1%,较2023年激增26.3个百分点,已融入办公、学习、娱乐等多元场景,但生成信息真实性、功能实用性等仍需突破瓶颈。

  从发展维度看,数字竞争、参与、保护指数均显著提升,消费者对创新应用丰富度、消费维权效率、交易安全的认可度大幅提高。尽管数字共享指数出现回落,但70.6%的受访者认可数字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,折射出技术进步对民生的直接赋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,差异化发展路径成效初显。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。报告显示,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较2023年提升0.7分,连续两年保持增长。分省市看,北京以87.2分领跑,山东、河南超81分形成“第二梯队”;甘肃后发优势显著,满意度提升2.3分,成为进步最快省份。

  在发展维度上,数字乡村竞争指数提升显著,智慧农业、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,乡村物流体系持续优化,农产品网络销售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。然而,数字参与指数出现回落,反映出乡村居民数字技能熟练度、网络消费潜力仍待挖掘。

  此外,数字共享指数稳步提升,83.7%的受访者认可网络质量与生活便利性的改善,但数字医疗、数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补短板。

  针对调研发现的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、民生领域服务短板等问题,中国质量协会给出多项建议,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重点提升乡村数字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。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电商、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。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,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府庙会落幕 吸引超过四百万人次参与

在宁夏,和方思昊一样参与到义务志愿服务中的人还有很多。目前,宁夏持续健全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志愿服务阵地体系,已建成18个市、县(区)社会组织孵化基地,22个县(区)级志愿服务中心、242个志愿服务所、2822个志愿服务站,延伸建设1802个志愿服务基地、点、广场,推动志愿服务站点与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衔接。

香港漫游记·畅游篇:和春日迪士尼来一场浪漫之约

“这可视作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对台政策论述。”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表示,“四个坚定”系统论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政策要点,最关键的是该论述把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,这也对台湾同胞寄予了很高期望。

征服“极限地层” 全国首条以齿轨为运行轨道的高海拔山地轨道传捷报

——双方宣布,将本着政府搭台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,全面重启包括捕捞、养殖、加工、投资、技术在内的渔业全产业链合作,共同促进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。中国支持印尼加强自身综合渔业体系和海洋产业产能的努力。

首都机场预计今年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将超1500万人次

三是在队伍保障上下功夫,着力激发队伍活力。强化装备配备,应急管理部联合通信运营商提供优惠套餐,推动各地配备计算机、移动报灾终端、救生衣等一系列装备。落实津补贴,推动江西、浙江等地落实全省灾害信息员的津补贴,平均每人每月100元,指导福建等地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。完善奖励鼓励,借助主流媒体,持续广泛宣传一大批先进典型事迹。

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国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1680公里

民营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“招牌”与“底气”,作为全国经济“领头羊”,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: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。2024年广东将继续落实国家“民营经济31条”和广东省“民营经济30条”,“快、准、实”出台惠企政策,审慎出台收缩性、抑制性举措,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,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,确保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